近期,ICIS繼續針對備受關注的亞洲聚烯烴市場供應過剩問題發表觀察報告。在新的報告中,ICIS指出,由于歐元區深陷經濟衰退局面,亞洲聚烯烴產能過剩局面造成的行業影響還將加劇。
ICIS亞洲高級顧問約翰·理查森表示:“歐洲經濟衰退對全球聚烯烴業務來說是一件大事!彪S著歐元區GDP連續兩個季度萎縮,歐元區正處于技術性衰退之中。在季度環比基礎上,今年領先季度該地區的經濟比去年第四季度收縮了0.1%。在聚烯烴全球貿易中,歐洲是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凈進口市場,而且是僅次于土耳其和中國的第三大聚丙烯(PP)凈進口市場。
歐洲市場原本被寄予厚望。2022年,俄烏沖突發生后暴發了歐洲能源危機,引發了市場人士初的積極預期,即歐洲地區的裂解裝置和聚烯烴裝置的開工率下降將提振該地區對聚乙烯(PE)和PP進口的需求。理查森表示:“這已經幫助中東和亞洲主要的聚烯烴出口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韓國、新加坡和泰國提振出口!钡,歐洲通過節能計劃和增加液化天然氣(LNG)進口,成功實現了天然氣來源多樣化,擺脫了對俄羅斯管道氣的依賴。理查森表示:“歐洲能源成本從俄烏沖突后的高點大幅下降。由于目前的高通脹,聚烯烴市場面臨的挑戰已經變成了歐洲需求的破壞。市場上有傳言稱,由于需求持平或下降,2023年剩余時間所有聚合物的市場需求都將表現疲軟。”根據在線貨運市場和平臺提供商Freightos的數據,亞洲至歐洲航線的集裝箱運費在過去一年大幅下降,表明歐洲的需求正在減弱。
ICIS分析師Joey Zhou表示,歐洲需求減弱,加上新增產能,以及5月后亞洲烯烴和聚烯烴生產商停工檢修裝置減少,加劇東北亞的供應過剩狀況。
Zhou指出:“歐洲終端用戶的悲觀需求正在影響亞洲市場。由于歐洲終端用戶消費不佳,導致歐洲丙烯衍生物生產商降低了開工率,歐洲丙烯貨物異乎尋常地涌入亞洲。此外,6~12月,亞洲將有超過400萬噸的PP新產能投產。丙烯及其衍生物的基本面失衡將在下半年加劇。盡管丙烯和PP價格可能在2023年第三季度出現價格回升,但預計下半年的平均價格仍將低于上半年。”
由于需求看跌和供應增加,6月,ICIS亞洲價格預測涵蓋的31種石化商品的月均價格將較5月下降,其中丁二烯、丙烯和甲醇領跌。
亞洲聚烯烴的需求也在減弱。野村全球市場研究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新冠疫情后的亞洲經濟復蘇正在迅速失去動力。我們認為,亞洲經濟環比增長已經在領先季度見頂,未來甚至可能會大幅下降。房地產行業的復蘇似乎已經停滯,而出口仍面臨強勁的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