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用電負荷持續增長,疊加極端天氣頻發多發,居民用電負荷快速增長,全國范圍內用電高峰期保障供應的難度日益加大。今年入夏以來,受各地持續高溫、經濟回升等因素影響,全社會用電量大幅增長。在能源電力保供方面相關部門開展了哪些工作?民生和重點用電保障情況如何?在7月26日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歐鴻、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王亞偉、國家能源局電力司負責人劉明陽介紹了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全國電力運行平穩有序
“上半年經濟回升,加上今年夏季高溫天氣來得早、范圍大,北方部分地區還出現了同期少見的酷熱天氣,帶動用電需求快速增長,全國日發電量和用電負荷持續攀升,連創歷史新高。”歐鴻表示。
歐鴻介紹,入夏以來全國日調度發電量三創歷史新高,最高達到301.71億千瓦時,較去年峰值高出15.11億千瓦時;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兩創歷史新高,最高達到13.39億千瓦,較去年峰值高出4950萬千瓦。在需求較快增長、水電大幅減發交織疊加的復雜情況下,通過采取綜合措施,保障了全國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歐鴻表示,迎峰度夏作為能源電力保供的重點,從4月份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會同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各成員單位,提前謀劃安排各項保供工作。
一是組織逐省制定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方案。以省為單位明確電廠存煤、機組出力、負荷管理等要求,組織專家對各地能源電力保供方案進行論證優化,進一步壓實屬地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
二是積極提升電煤庫存和穩定煤電出力。組織簽訂電煤中長期合同實現發電用煤全覆蓋,持續抓好合同履約,度夏期間統調電廠存煤保持在接近2億噸的高位水平。強化煤電機組運行管控,電廠存煤和出力均達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三是提前制定跨省跨區電力調度保供預案。充分發揮大電網平臺優勢和跨省跨區輸電通道能力,促進區域余缺互濟。
四是組織制定電力負荷管理預案。組織修訂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和電力負荷管理辦法,指導各地立足底線思維完善負荷管理預案,提前開展實戰演練,確保需要時頂得上用得好。
五是大力推進發電裝機能力建設。截至6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7.1億千瓦。其中上半年新增發電裝機1.41億千瓦。
“目前,全國日調度發電量已三創歷史新高,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兩創歷史新高。分地區看,華北、華東、南方、西北四個區域電網以及浙江、福建、廣東等14個省級電網最高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累計達50多次。由于各方面能源電力保供工作扎實穩妥,措施有力有效,截至目前,全國電力運行平穩有序,居民生活和重點用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歐鴻說。
風電光伏在電力保供中作用越來越明顯
今年上半年我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發展情況如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天生具有間歇性,迎峰度夏期間如何提高這類可再生能源的電力保供能力?
對此,劉明陽介紹,2023年1—6月,全國風電、光伏新增裝機在1億千瓦以上,累計裝機約8.6億千瓦,風電光伏發電量達到7300億千瓦時,風電光伏產業已經成為我國最具競爭力的產業之一。
“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我國新增電源裝機和新增發電量的雙重主體。”劉明陽表示,據統計,2023年1—6月,風電光伏新增裝機占全國新增裝機的比重達到71%,新增發電量占全國新增發電量54%以上,有力滿足了全國新增電量需求。
“確實,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間歇性、隨機性、波動性等特點,但可以通過提升新能源發電預測精準度,配建合理比例的儲能設施,開展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一體化基地建設等舉措,更加充分發揮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在迎峰度夏期間的保供能力。”劉明陽說。
劉明陽表示,通過一系列舉措的實施,風電光伏發電在電力保供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根據電網公司的調度數據,2022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風電光伏的平均出力約占平均用電負荷的15%,最高可達用電負荷的40%,2022年迎峰度夏期間,江蘇、山東、浙江等光伏發電裝機大省上午用電早高峰期間,光伏發電出力最高可超過光伏裝機容量一半,有力支撐了能源安全供應。
“今年汛前4-5月份,云南省風電發電量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2.1%,光伏發電量2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3%,有力緩解來水大幅偏枯、水電發電量減少對保供的不利影響,保障了5月底云南水電蓄能水平,為應對入汛偏晚、保障電力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撐。”劉明陽說。
全力以赴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
王亞偉表示,今年以來,我國高溫熱浪出現時間早、范圍廣、區域疊加、極端性強,全國共出現了6次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特別是6月以來,黃淮和華北地區出現了多輪次、高強度的高溫天氣過程,有26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了歷史極值。北京、天津、河北、新疆4個省(區、市)經歷了最為炎熱的6月天氣。特別是6月22-24號,北京、天津出現連續3天日最高氣溫超過40℃的極端情況。
“從氣溫來看,預計到7月底,新疆盆地地區、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高溫天氣持續,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可以達到35~38℃,光伏發電氣象條件較好。”王亞偉表示。
王亞偉表示,預計8月份,全國有4次高溫過程,江蘇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福建北部、華中大部及新疆等地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發生高溫熱浪的風險較高,可能進一步導致電力負荷增加。預計9月上旬,全國發生大范圍持續性的高溫天氣過程概率較低,但江南地區仍可能有階段性高溫天氣。
如果下階段再出現這種極端高溫天氣,在能源電力保供工作上有哪些安排?對此,歐鴻表示,據測算,當氣溫在28攝氏度以上時,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全國制冷負荷可能增加5000萬千瓦左右。隨著產業結構優化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目前很多省份夏季用電高峰期空調制冷負荷在用電負荷中的比重超過40%,絕大部分是居民負荷,必須要做好保障。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此作了部署和準備,全力以赴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歐鴻介紹。
做好一次燃料供應。進一步加強對各地電廠電煤庫存的監測,積極協調煤源和鐵路運力,堅決避免因缺煤影響機組出力。同時,加強長三角、珠三角、川渝等重點地區發電用氣保障,提升氣電頂峰發電能力。
推動電源應發盡發。持續做好發電機組的運行管控,切實保障火電、核電、大水電等支撐性電源高水平出力。優化運行調度,保證風電、光伏發電等各類電源多發滿發。
提升余缺互濟水平。充分發揮大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平臺作用,用足用好跨省跨區輸電通道,發揮中長期和現貨市場作用,實現跨省跨區電力余缺互濟,精準錯峰。適時啟動跨省跨區應急調度,保障全網電力資源充分調用。
“做好極端情況下的應對準備。堅持底線思維,指導地方和企業做好應急預案。當預計出現短時電力缺口時,堅持需求響應優先的原則,以市場化方式鼓勵用戶主動調整優化用電行為。必要時,科學啟動有序用電,牢牢守住民生和重點用電底線。”歐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