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強調,中國將有效發揮自貿試驗區引領作用,深入開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創新。為此,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以及相關地方研究制定了相關政策并報請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印發了《關于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的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9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若干措施》主要是針對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這是市場主體非常關注的,也是自貿試驗區試點探索的一個重要內容,并且在提升貿易、投資、國際物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以及探索司法對貿易投資便利的保障功能等方面提出了19條便利化措施。“便利化措施就是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自貿試驗區在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的集成創新,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的自主權,力爭在這一領域形成更多可復制推廣的經驗。”王受文強調。
王受文認為,《若干措施》賦予自貿試驗區在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更大的改革自主權,以期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助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整體來說,《若干措施》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提升貿易便利度。二是提升投資便利度。三是提升國際物流便利度。四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便利度。五是探索司法對貿易投資便利的保障功能。其中,在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若干措施》對保稅維修提供了比現有政策更加寬松的待遇。領先個便利,現行的政策,保稅維修只能在綜合保稅區里進行。第二個便利,就是現有的規定是,如果要在自貿試驗區內開展這類的保稅維修是一事一議,需要北京相關部委來審批。
“新的《若干措施》把審批權限下放給地方,下放到省,但是要加強監管,產生的好處很明顯。領先有利于擴大出口。第二有助于吸引外資。第三有利于市場主體的發展。第四有助于綠色制造。”王受文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商務部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已經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每個自貿試驗區都在設立的時候有一個整體的建設方案。有的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經過若干年之后還有升級,有的自貿試驗區建設方案還不止一個,到目前21個自貿試驗區一共有28個建設方案,推出了3400多項改革試點任務,涉及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府職能轉變等,初步構建了自貿試驗區政策制度的基本框架。與此同時,為了支持自貿試驗區發展,商務部推出了一批含金量比較高的專項政策文件,來解決自貿試驗區建設中遇到的一些專業問題,拓展自貿試驗區探索深度和廣度。
商務部自貿區港司司長唐文弘表示,為了確保《若干措施》盡快落地見效,商務部將著重抓好以下一系列工作:領先,推動措施盡快落地起效。第二,切實加強風險防控。第三,指導各地用好用足各項政策。第四,做好總結評估和復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