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聯合上海安路勤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路勤”)發布新一期乘用車新四化指數。數據顯示,2021年9月乘用車新四化指數為66.8,電動化指數shov次突破20.0,已達到2025年新能源車20%市場份額的規劃目標。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測,2021全年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突破15%,2022 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有望突破20%。在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1.5倍超高速增長后,2022年將回歸高速增長期。
據了解,乘用車新四化指數有三個分項指數,分別為電動化指數、智能化指數和網聯化指數。9月,乘用車新四化指數為66.8,相比2021年6月的66.2有所回升。其中電動化指數為21.1,相比2021年8月明顯快速提升;智能化指數為51.0,與2021年8月相比基本持平;網聯化指數為35.9,與2021年8月相比快速增長。
9月新四化整體指數有所提升,尤其是電動化指數再創新高,shov次突破20%大關。而智能化指數、網聯化指數也有所微升,表示國內芯片供應得到部分緩解。
特斯拉銷量表現亮眼。來自乘聯會的新數據顯示,特斯拉中國9月銷量達56006輛,環比增長27%,同比增長394%,突破歷史紀錄。這56006輛的新車中,有52153輛超過九成為中國本土車主購買。 為進一步強化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特斯拉上海研發創新中心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數據中心已分別落成,并計劃于近期投入使用。
大眾ID系列不斷創新高。數據顯示,大眾ID.純電動汽車在10月實現銷量12736輛,環比增長了25.8%。其中,剛剛上市不久的ID.3,僅一周就交付了1255輛。與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勢力靠單品爆款打天下的路線不同,以大眾、通用為shov的傳統合資車企大都遵循先發布整車平臺,再發布新車,打造細分車型的路徑。這種思路和不少國內主流自主品牌不謀而合。例如比亞迪的e平臺,廣汽新能源的GEP全鋁純電專屬平臺,吉利的SEA浩瀚平臺和長城的ME平臺等。伴隨國內新能源車型選擇越來越多,銷量也在不斷走高。
頭部勢力競爭加劇。10月,蔚來汽車交付量暴跌至3667輛,跌出前三。小鵬汽車交付量10138輛,位居領先。而剛剛獲得360集團融資的哪吒汽車,則以8107輛的成績晉級造車新勢力第二名,理想汽車以7649輛的交付量守住第三位置。威馬汽車銷量為5025輛,位列第四。
市場的持續回暖,正帶動第四季度銷量不斷提升,不過后續的生產供應仍是制約第四季度車市銷量增長的決定性因素。網聯化指數近期增速較快,標志著上網功能將逐步開始成為新車必備配置。智能化指數更易受芯片影響而波動,但整體指數呈上揚趨勢。
乘聯會認為,從目前新能源市場的銷量數據表現,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政策導向與市場導向相比較,市場導向的增量比例在加重。消費者對于新能源產品接受程度逐步提高,呈一線向二、三線城市擴張的趨勢。與此同時,伴隨新能源市場產品的快速推廣,智能化和網聯化指數將會直接影響產品競爭力。后續,這兩大指數提升也將是必然趨勢。預計2021年第四季度新四化指數仍將呈整體上揚趨勢,尤其是電動化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