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新帶來了《關于推動新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更好支撐服務“雙碳”目標》《關于完善能源裝備領域科研生態鏈良性循環保障機制》《關于支持“疆電外送”特高壓第四通道建設》《關于高壓電纜絕緣和屏蔽材料國產化替代進口》《關于推動高端直流套管批量國產化使用》《關于加快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發展》等19項建議。
加快建設新疆新能源大基地
作為新疆本土企業,張新把目光投向了新疆經濟發展建設。他建議,應加快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煤電清潔高效利用的新疆新能源大基地,加快“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發展。
在其看來,為保證新疆地區豐富的新能源資源利用,保障國家下達的各項新能源消納任務完成,亟需依托新疆風光綜合資源優勢,加快建設新疆新能源大基地,提升新能源電力電量占比,助力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積極服務“雙碳”目標,確保新能源健康、有序發展。
張新建議:一是從國家層面高位穩步推動新能源向主體電源轉變,服務新疆清潔、低碳、優質轉型,制定新能源大基地建設發展戰略,助力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二是全力確保新能源大基地自身的安全穩定可靠,優化新疆區域的新能源和煤電配比組合,加快新疆煤電清潔高效大規模開發利用;三是加強高比例新能源下的供電保障應急措施建設,增配適當比例的應急調峰電源,全力做好保供工作。
完善能源裝備科研保障機制
當前,相較于國外競爭產品的應標價格,進口替代產品不但普遍偏低,且自產品投放市場后價格逐年下行,前期投入回收很難。與此同時,國產高端裝備“優質無法優價”“國產就必須低價”的狀況普遍存在。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企業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積極性。
對此,張新提出完善能源裝備領域科研生態鏈良性循環保障機制的建議。在其看來,為強化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促進科研生態鏈良性循環,進一步提升制造企業科技創新積極性,政府主管部門應主導推動“卡脖子”重大技術攻關,加強重大技術創新成果投入市場之初的政策保護和效益保障,同時強化科技引領、創新迭代的政策支持力度。
具體來看,應統籌國內科技創新力量,聚集“人、財、物”等創新資源,組建重大技術研發聯合體,由制造業龍頭企業牽頭,聯合優勢科研院所和高校,舉國之力,眾志而為,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組部件設計開發與產業化關鍵技術,實現國產化突破與自主可控。
在效益保障上,應加大shov臺套產品示范應用的政策扶持,確保在未來3-5年內,進口替代產品的價格水平與國外產品相對持平,保證進口替代產品的高值和高價。
在政策支持上,應扶持已實現國產化突破且邁向行業前端的創新產品,鼓勵研發企業進一步加大創新投入。